中国食用菌网 - 食用菌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海外动态 | 会展动态 | 市场行情 | 法律法规 | 蕈菌资源 | 菌种生产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贮藏加工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法律法规 > 竹林里长出了食用菌,林下种植绘就森林新“丰”景
L.biz | 商业搜索

竹林里长出了食用菌,林下种植绘就森林新“丰”景

信息来源:shiyongjun.biz   时间: 2025-02-07  浏览次数:73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摄影报道

  能种点什么发展林下经济吗?能不能向森林要粮?13年前,邬高兰看到家乡竹林下空闲的土地开始思考。

  如今,以她成立的林下种植合作社为核心的林下食用菌产业,成为四川首批实施的“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

  近期,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泸州叙永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探访。这里,竹林里长出了食用菌,林下种植绘就了一幅森林新“丰”景。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

  她在家乡种起了“林下菌”

  邬高兰在查看菌种

  5月底,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错过了前不久的采收,但分散且不规则的竹林地里仍然留下了一垄又一垄丰收的“痕迹”。合作社理事长邬高兰坦言:“我的梦想就是把菌子放归大自然生长,感觉(现在已经)达到了我的理想了。”

  2011年,邬高兰随丈夫回到了老家叙永县水尾镇。彼时,她发现这里的竹产业经济效益并不高,就想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做点什么。于是便想到了林下菌种植,利用林下空闲土地,种植食用菌,一地多用发展竹林经济和林下经济。

  最初,邬高兰也是“两眼一抹黑”,由于缺乏技术、选种不良、没有经验,她遭到了重创。

  13年间,邬高兰逐步学习、摸索,从小白变成乡村林下菌“专家”。培育、种植、采收、包装、销售……如今,这里的林下菌种植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4年,邬高兰成立叙永县稼秸土特产有限公司和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专合社提供菌种、技术、产品回收、统一包装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种植对林地有何影响?

  “竹子长好了,菌子也长好了”

  在林地里,一块块黑色的“土块”与林地土壤混在一起,邬高兰介绍,这是报废的菌袋——培育完成的菌种会和有营养成分的菌料一起移植,如果菌种没有存活,整个菌袋就报废了。但这并不代表它没用了,菌料最终会变成了腐蚀土,不仅能让土壤更加肥沃,还能让其更加蓬松,增加透气性。

  林地里留有报废的菌袋

  生长于林,亦回报于林。除此之外,林下菌的种植,对林地本身还有哪些影响?“我们用一块没有种过菌子的地和种过菌子做比较就很明显。”邬高兰指着两块相隔不远的林地说,没有种植菌类的土是板结的,种植菌类实际上是对林地的土壤进行了改良,土壤蓬松了,吃水、保湿的能力也有改善。

  现在,竹下是菌,菌上是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林下菌的种植把土壤种好了。“土壤肥沃了,竹子长好了,菌子也长好了。”

  没有种植“林下菌”的空地

  如今,邬高兰已培育出赤松茸、大球盖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并在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和年底分红等方式,合作社带动当地500多个家庭、900余名村民一起发展林下经济,共建“天府森林粮库”。

  着力建设立体粮库

  积极探索“油茶+套种”复合种植

  另一头,在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约10公里外的向林镇跃龙村浙川东西部协作立体粮库示范园区,油茶树长势喜人。

林下食用菌类长势喜人。受访者供图

  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档期,跃龙村在油茶树下套种了茶叶,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套种经济作物改良土壤,促进油茶生长。金黄的茶叶和油茶树一垄一垄地在山间排列着,满目的黄与绿。

  近年来,向林镇跃龙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围绕油茶+茶叶积极探索“油茶+套种”复合种植。目前,该村已发展“油茶+套种”面积1700亩。

村民采收林下食用菌。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叙永县林业竹业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当地通过构建油茶苗木培植体系、产品加工体系、品牌塑造体系等“三大体系”,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叙永全县累计种植油茶13.2万亩,覆盖18个乡镇118个村,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油茶果年产量5200吨以上。此外,叙永县已成功建成省级油茶现代林业园区。

  探索林粮产业发展路径

  巴蜀大地织就森林新“丰”景

  从林下菌种植再到“油茶+套种”复合种植,这些都是四川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积极探索。

  从去年起,四川开始实施“天府森林粮库123工程”,力争到2030年,盘活林地1亿亩,生产“林粮”2000万吨,实现产值3000亿元,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

  利用林下空地种植食用菌

  目前,四川采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3种模式,因地制宜做强做优林下经济。泸州叙永的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广元昭化的林下中药材种植、达州万源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一批批实践落地开花,全省林下种植、养殖、采集面积超1700万亩,实现一地生多金。

  此外,记者了解到,以经济林食物和林下食物为重点,四川持续壮大森林“粮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科技赋能、特色取胜,通过育主体、扩规模、塑品牌、提质效,构建林粮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同时,各地积极争优创先,先后申报通过20个“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以县为主体,积极探索林粮产业发展路径。

  如今,一幅崭新的森林新“丰”景正在巴蜀大地织就。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用菌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