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瓦屋镇围绕打造“香菇小镇”的战略目标,按照“党建引领、引凤还巢、联村共建、强村富民”工作思路,整合资源,探索“345”工作模式,凝心聚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锻造产业“生力军”,凝聚“三大合力”
1、增强党建带动力。瓦屋镇牵头成立了鲁山县西北山食用菌产业党总支,引领带动周边乡镇的21个产业基地发展食用菌种植,充分发挥了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强化科技支撑力。邀请吉林农业大学李长田教授现场考察,同时,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研发出优质香菇品种“尧荣五号”,羊肚菌品种“尧荣八号” 、“尧荣九号”。
3、提升市场竞争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引进了以雷根宪、匡长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办了“尧荣菌业”和“九九乡情”等食用菌龙头企业。
二、 激活发展“新引擎”,实现“四个覆盖”
1、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采取“联村共建”的发展模式,依据各村集体经济规模,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食用菌大棚合理分配给全镇19个行政村,实现了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实现了全镇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达到10万元以上。
2、就近就业全覆盖。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闲置在家的2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3万元。
3、重点带贫全覆盖。带动90户重点脱贫户户均增收6000元,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生,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4、金融扶贫全覆盖。对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的225户脱贫户实施金融扶贫,发展食用菌种植175万袋,实现年增收875万元。
三、打造收入“增长点”,探索“五金模式”
1、土地流转得租金。全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已累计流转土地1570亩,年租金可达100万元,租期10-30年,每1-5年交付一次,实现750户脱贫户受益。
2、就近务工得薪金。目前各产业基地已累计吸纳长期工810人、季节工750人,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
3、参与种植得利金。号召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租用大棚参与种植,同时将所得利润的50%分配给参与租种的脱贫户。目前已有40户脱贫户签订了租种协议,从事食用菌生产。
4、入股经营得股金。利用306户财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参股资金353万元,入股食用菌企业,所得收益将由企业按照参股比例进行分红。
5、资产收益给现金。按财政项目投资收益不低于10%的带贫效益,除直接带贫5%外,把另外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拿出不低于60%的资金,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足40%的资金用于扶贫资产的维护、维修等费用。
目前,瓦屋镇已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一个集菌种研发、养菌制棒、种植采摘、初筛加工、烘干包装、物流仓储、冷链运输、深加工、购销市场为一体的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下一步,瓦屋镇将围绕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香菇小镇”战略规划,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探索推广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为市县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