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网 - 食用菌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海外动态 | 会展动态 | 市场行情 | 法律法规 | 蕈菌资源 | 菌种生产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贮藏加工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栽培技术 > 冬季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 三农服务热线
K.biz | 商业搜索

冬季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 三农服务热线

信息来源:shiyongjun.biz   时间: 2022-12-04  浏览次数:11

  冬季来临??

  各种食用菌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常客”

  香菇、羊肚菌该如何管理?

  在采摘时有哪些环节值得注意?

  湖北之声《三农服务热线》栏目

  ?邀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王卓仁

  讲解冬季食用菌的相关话题

  本期嘉宾:王卓仁

  王卓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食用菌)专家组成员、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发工作。

  一、冬季历来是食用菌生产品种最全、消费量最大的季节。冬季气候变化较大,除气温低以外,还会出现暴雪、大雾、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菇农朋友在冬季栽培管理上要注意些什么?请王老师以香菇的秋栽花菇模式为例,讲解一下冬季管理要点。

  王卓仁:首先,秋栽花菇的出菇管理,具体需要注意的是以下6个小点。

  1.催蕾管理

  催蕾方式分两种,脱袋振动后自然出菇和浸水泡袋催菇。

  如菌袋含水量适宜,选用的是容易出菇品种,环境条件适宜出菇,就不需要浸泡,直接脱外袋轻微振动刺激后自然出菇。

  如养菌期间菌棒失水较多,转色较深,选用的是不易出菇品种,环境条件不太适宜出菇,就应选择浸水泡袋催菇。将达到生理成熟并转色的菌袋,去掉最厚的外层塑料袋,只保留最里层紧贴培养料的保水膜,放入浸水池中,浸泡2~4小时或5~7小时,以泡袋后的重量不超过制棒时的重量为宜。第一潮菇浸水的目的是通过浸水给菌棒以干湿差和温差刺激,促进菇蕾发生。菌袋浸水后即可排袋上架,覆膜保温保湿,此时棚内空气湿度需保持在85%以上,棚温以15~20℃为宜,不超过25℃,否则需及时通风降温,通风20分钟左右即可,以不让菌棒表皮菌膜晾干为准。经3~5天连续覆膜操作,菇蕾即可出现。

  2.育蕾管理

  育蕾就是培育出健壮的菇蕾。现蕾后,培育菇蕾至1~2cm,此时菇蕾可自行顶破薄薄的保水膜。当转色过浅,或温差、震动等刺激过大时,菌袋会现蕾过密并造成相互挤压,此时应及时进行疏蕾,选优去劣,将丛生、畸形、不健壮、过密的幼蕾去掉,每袋保留10~15个菇蕾,且分布均匀,尽量大小一致。幼蕾刚伸出袋外,对环境的抵抗力弱,此时必须给以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和光照。棚温保持在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内,以12~16℃为宜,空气湿度为80%~90%,一定的散射光和新鲜空气。如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光线太弱,会形成长柄菇;若温度过高,超过25℃,会长成盖薄柄长的劣质菇。此外还要防止幼菇冻死,因此棚膜的掀盖一定要根据菇蕾的实际情况决定,多加观察,及时调控。

  3.蹲蕾(菇)管理

  蹲菇一般需5~7天,在无风的晴天和需要通风换气时可掀去棚膜,让阳光照射幼菇。揭膜时间以天气和菇蕾的生长情况来决定,综合考虑温、湿、光、气四个因素。

  蹲菇时机:菇蕾长到1. 5 ~2厘米时开始蹲菇。

  蹲菇方法:天气晴好时揭掉棚膜让菇蕾在自然温度下缓慢生长,夜晚温度不低于1 ℃时也不用盖膜,但需盖遮阳网防霜。白天阳光强烈或微风时也需盖遮阳网,风太大时不能揭棚蹲菇,防止菇蕾被大风刮死,蹲菇期间要勤观察,把握好湿度和温度,温度在不低于1 ℃的情况下越低越好,空气湿度在70%左右,用手摸菇蕾,表面不粘手,菇蕾捏起来紧实有弹性为宜。如果太干或菇蕾无明显弹性,需及时增潮(向地面洒水)和盖棚育蕾,如太湿太软需加大通风量。当用手指摸菇盖感到顶手,菇蕾有一定的硬度时,蹲菇目的即达到了。此时幼菇组织坚实,肉质致密,菌盖表皮产生裂纹后就能培育出优质花菇。一般待菇蕾紧实并长到2.5 ~ 3厘米时开始催花。

  4.催花

  花菇的形成是香菇子实体生长与环境条件协调作用的结果。水分与湿度是影响花菇形成的关键因子,培养料含水量低于35%和环境空气湿度高于68%均难以形成优质花菇。幼菇经蹲蕾处理后,当菇棚内大部分幼菇的菌盖直径达到2~3cm时,是进行催花管理的最佳时期。晴天在上午10时以后将菇棚上的薄膜掀开,幼菇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吹拂,使其菌盖表面呈现干燥状态。下午3时以后盖上薄膜,防止傍晚和夜间的潮气影响催花。连续2~3天的干燥管理,幼菇菌盖表皮细胞的生长速度慢于菌肉组织细胞的生长速度,即可形成裂纹,自然催花完成。

  5.育花

  幼菇菌盖表皮出现裂纹后,连续按自然催花法操作4~5天,使菌盖表皮裂纹不断加宽加深,白色菌肉呈龟裂状,最后表皮不长,菌盖表面只剩下斑斑点点的褐色小块或全部变白的过程,称为育花。

  6.保花

  维持低温和干燥的环境条件,使花菇菌盖表面保持白色不变的管理过程,称为保花。如果菇棚内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气温15℃以上,持续3~4小时,菌盖表面露出的白色菌肉上就会再长出一层薄薄的表皮,开始很薄呈茶红色。上述条件延长,表皮细胞增多加厚,颜色就会加深,将原来的白色菌肉覆盖,天白花菇就变成暗花菇或茶花菇了。棚内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很多,由地面潮湿、雾天或雨雪天气空气湿度大、菌棒内水分蒸发、晚上温度降低后空气湿度自然升高等引起。湿度增大,温度在10℃以下,菌肉再生的表皮生长缓慢,也不会马上变红。根据潮气的不同来源,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止空气湿度增大。如地面潮湿可铺地膜隔潮,在雾天或雨雪天里就盖紧棚膜隔潮。只要空气湿度不超过70%,晚上就不用加温排湿。如长期干燥,还要适当加湿才能保持花菇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香菇的采摘和转潮管理:

  在4~12℃的低温下,花菇缓慢生长,当菌膜将破未破,盖缘内卷,即可分批采收烘干。采摘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菌柄的基部,旋转拧下,不留菇蒂在菌棒上,以免后期滋生杂菌。

  采完一潮菇后,冬季气温低,养菌需10~15天甚至更长,养菌时菌棒温度最好保持在20~25℃,空气湿度维持在70%左右,遮光,适当通风,当采菇凹陷处重新长出菌丝变白,同时手握菌棒变硬并有弹性后,即可进行下潮菇的出菇管理。秋栽花菇菌棒补水的常用方法有:水池浸泡和注水器注水。补水量应适当,逐次减少,但一般补至前潮菇出菇前重量的90%左右为宜。

  二、食用菌的市场消费量逐年增加,尤其是珍稀类高档食用菌,富含多种人类必需氨基酸,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种植珍稀食用菌效益好。其中,羊肚菌有着“食用菌皇后” 的美誉。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要注意哪些要点?

  王卓仁:

  (一)羊肚菌栽培的季节安排:

  1.母种生产:9月;

  2.原种生产:9-10月;

  3.栽培种生产:10-11月初;

  4.播种:10月下旬—12月初;

  5.田间养菌管理:11月至第二年3月;

  6.出菇时间:第二年2月中下旬—4月份;

  7.采收:持续3—4周。

  (二)羊肚菌栽培模式:大田轮作模式:水稻(蔬菜)→羊肚菌→水稻(蔬菜)。

  (三)羊肚菌栽培流程:

  1.整畦搭棚:翻耕→耙细→整畦→搭棚,畦宽80-100㎝,畦高10-15㎝左右,每个畦上搭建小拱棚,整个田块搭建平顶荫棚,高1.8-2米。如果搭建外盖遮阳网的塑料大棚更好,棚长不超过30米为宜,加装卷膜器有利于生产期间的农事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2.播种:300-600袋菌种/亩,菌种翻入土壤内,距土表3-5cm为宜。

  3.土壤菌丝定植:播种后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保湿遮光,菌种在土壤里萌发出菌丝并定植生长。

  4.补营养袋:播种后8天-15天,将灭菌后的营养袋(1800-2000袋/亩,0.4kg/袋)划口后平扣在长满菌丝并开始形成菌霜(无性孢子层)的菌床上。划口长度应控制在袋长的二分之一左右为宜,可减少倒扣时培养料掉出来。营养袋倒扣时略微按压,使之与畦床表面羊肚菌菌丝充分接触。

  5.水分管理:保持畦床土壤湿润不发白,人走畦沟略显脚印但不黏鞋为宜。

  6.出菇管理:平原地区的出菇时间为2月中下旬-4月上旬,海拔高的山区为3-5月。羊肚菌在形成原基与幼菇阶段非常娇气,此阶段一定要加强管理,细心呵护。在整个出菇期间,应保持棚内的温、湿、光、气适合羊肚菌生长。

  温度要求:气温稳定在8 ℃以上3-5天,羊肚菌原基发生。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8-18 ℃。气温超过18 ℃不形成原基,超过20 ℃原基与幼蕾容易死亡,超过25 ℃中大子实体也容易死亡。3月中旬后气温上升,可以将大棚薄膜去掉或四周掀起通风降温,也可加盖一层遮阳网降温。

  土壤含水量:出菇前喷重水,土壤含水量达到22%-24%,但不能引大水漫灌。没有喷淋设施的菇棚可以在畦沟里放跑马水增湿,但需及时将沟内多余水排除。要求畦床土粒表面保持湿润,不发白,手搓成条,不粘手。

  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催菇水要喷透,原基形成后不能喷重水,喷细雾状水保湿。

  一般每天将大棚两头打开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大棚四周遮阳网不能掀开,防止干热(冷)风吹死原基或菇蕾。

  7.采收及加工:

  采收标准:子实体菌盖长达3-5厘米,菌柄长达3-5厘米,总长达7-12厘米时应及时采收。

  采收方式:刀割,在近地面的柄基部,沿地面水平方向切割摘下,采摘时保持手干净,避免泥物沾染在菇体特别是菌柄上,影响后期的商品性状。柄基部可留在畦土内,一次采收完毕后,再将遗留在土壤里的菌柄地下部分挖出。

  烘干加工:先晒2-3小时,晾干表面。烘干起始温度35-38度,1小时后增加2度,直至升到45度左右,维持6-8小时,子实体含水量烘至12.5%-14%即可。

  策划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雷燕妮 彭文娟 马子昂?文莉

  审核? 童曼丝李军震 罗怡鹏高波

  监制? 洪燕 南新颜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用菌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