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网 - 食用菌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海外动态 | 会展动态 | 市场行情 | 法律法规 | 蕈菌资源 | 菌种生产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贮藏加工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菌菇营养 > 省科技特派员助印江林下仿野生食用菌丰产增收
Z.biz | 商业搜索

省科技特派员助印江林下仿野生食用菌丰产增收

信息来源:shiyongjun.biz   时间: 2022-03-29  浏览次数:4

  本报讯(王东)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近年来厚植森林屏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4%,造就了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和生态环境。今年,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印江抢抓先机,在省级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加持下,进一步发展“封山育菌”和“植树种菌”,助推印江林下经济丰产增收。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缠溪镇冷水溪村的5000余亩林场下,仿野生栽培的20余亩羊肚菌熬过了寒冬,在即将破土迎春的丰收时刻,再一次迎来了培育并指导它健康生长的另一位“主人”——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省科技特派员杨彝华。

  2019年1月,作为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的杨彝华,带领研究团队来到印江,在缠溪、合水等乡镇不断进行林下防野生菌种植的调研和试点,积极开发野生菌资源,进一步夯实印江野生菌产业基础。

  “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林下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开发利用率不是很高,所以在后期的野生菌开发培育上的潜力是巨大的。”在3月12日缠溪镇举办的食用菌培训会上,杨彝华在培训野生菌保育技术时,向前来参训的50余名食用菌种植大户,详细分析了当前野生食用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此外,从杨彝华之后的讲解中获悉,就目前整个贵州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而言,通过栽培仍是食用菌发展的主要方向,但食用菌的栽培对田土的需求量会非常的大,因此,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就不能很好地去满足整个食用菌继续规模化栽培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把扩规模的这一个视角点转到林下,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打造出新的林下“粮仓”。

  而这样的林下“粮仓”,对于天时地利人和均占优势的印江来说,无疑是迎来了生态化培育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的春天。

  据了解,自2018年印江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贵州科学院与印江自治县政府开展“院地战略合作”,印江借助贵州科学院的技术支持,缠溪镇政府与杨彝华等省级科技特派员及其专家团队的努力,贵州科学院与印江合作,依托省科技项目相继成立了缠溪镇梵净山菌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中心,建立了冷水溪村野生食用菌保育及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将“封山育菌”和“植树种菌”等举措叠加到传统食用菌栽培上,在当地推广做实,进一步筑牢了山区广大菇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观念。

  当地菇农也在杨彝华及其团队长年累月的技术指导下,实现了食用菌林下种植的技术突破,摇身一变成为了技术型“菇农”。

  在这批技术型“菇农”中,缠溪镇冷水溪村支部书记敖阳便是其中之一,贵州科学院在冷水溪村挂牌的两年多时间里,敖阳善于抓住杨彝华每一次来印江实地指导的机会。

  “杨老师每到我们这里来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向杨老师请教中,我在仿野生羊肚菌种植、竹荪、冬荪等食用菌发展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敖阳说,现在冷水溪村依托独特的山地湿润气候资源,以抱团发展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林地栽培仿野生食用菌。2021年,冷水溪村一期先行试种的杏鲍菇、红托竹荪、羊肚菌等八九个品种接连获得成功,为下一步扩大推广珍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印江的林下“粮仓”在杨彝华等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已建立野生菌保护和培育基地2万余亩,带动全县5个乡镇发展以红托竹荪、羊肚菌、冬荪、杏鲍菇、大球盖菇松乳菇(紫花菌、枞树菌)、松露(块菌)等为主的食用菌仿野生种植2000余亩,培育专业菌农100多户,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向林要粮”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增收的渠道。

  “2021年,发展林下经济在全国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年,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对整个贵州省在西部大开发当中来说,是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接下来,作为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我将在这一指引下,围绕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力,在以印江为代表的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深挖林下‘粮仓’潜力,助力贵州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谈及未来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杨彝华信心满满。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用菌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