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来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乃一大美事。而菌菇类,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打边炉搭配。大伙儿又知不知道我们常食用的菌菇,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到食用菌培育大棚里去看看。
新闻视频
在罗阳街道莲湖村的一个食用菌培育基地,门口堆了几堆像山一样高的麻袋,里面装着的是食用菌的培养基。

? ? ? ?食用菌培育基地负责人 黄英婵
我们这个是玉米芯,玉米摘了把芯打成碎,然后就拿来做原材料。还有这边的就是棉籽壳,棉籽壳也是把棉花取掉了,用来做棉被衣服之类的,然后籽壳边角料就用来做原材料了。还有就是木糠,木糠我们选用的是南阳木,它的油脂多、养分足。

这些原料其实都是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可以说是实现了变废为宝。生产结束后的菌包又提供给有机肥厂家继续发酵做成有机肥回田,真正做到生态循环绿色友好。
而配制好的培养基装袋封盖后,要放进灭菌锅中,以120度高温持续灭菌8小时,再送到预冷车间进行冷却,随后才能到无尘无菌车间进行接种。

? ? ? ?博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徐新超
进入接种车间的时候它的温度已经达到常温了,常温以后再进行接种和下一步的培养,培养就会在菇包上长满菌丝,培养完了以后再到一个上菇包架的管理,就叫做出菇管理。出菇管理会让它的菌丝长成子实体,子实体出来以后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了,蘑菇成熟以后,有一定的商品性状以后就可以采摘,就到了我们的菜市场上面成为了商品。

在四十多个培育大棚内,记者看到,菇的种类有很多,像常见的猴头菇、袖珍菇、姬菇、鸡油菌、林芝、黑皮鸡枞、赤松茸等等,上架已经一个星期的它们,长势喜人。负责人黄英婵介绍说,从准备原材料到培育再到采摘,周期在70天到90天左右,一个棚可以容纳菇包的量是八千个,每一个菇包每次的产菇量是六两到一斤,而每一个菇包可以采收五到六趟,产值是相对较高的。

据了解,莲湖村处于罗阳街道的北部,背靠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临东江,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优美,已经有民宿、农家乐、百亩蓝莓园、水上乐园等项目进驻,食用菌培育基地作为最新的村企共建项目,希望能够跟乡村旅游业共同发展,带旺村里的人气。

? ? ? ? 食用菌培育基地负责人 黄英婵
莲湖村这个地方离县城交通非常方便,地方够平整,而且这个气候很适合我们做食用菌,我们就选择在这里投资。希望到时候采摘跟旅游还有大市场,像广州华南市场,我们都有兴趣去一起搞。因为我们种的面积也大,我们现在就有四十多个棚,打算搞五六个棚出来,让游客去体验一下采菇的乐趣 。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