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网 - 食用菌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海外动态 | 会展动态 | 市场行情 | 法律法规 | 蕈菌资源 | 菌种生产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贮藏加工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营销策划 > 食用菌黄伞,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6.biz | 商业搜索

食用菌黄伞,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信息来源:shiyongjun.biz   时间: 2019-12-24  浏览次数:17

黄伞别名多脂鳞伞、黄柳菇、柳蘑、柳树菌等,黄伞属低温型菌类,人工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高,市场售价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之一。

食用菌黄伞,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黄伞人工栽培

一、菌种;

1、母种;母种可以通过野生种或从现栽品种中优选进行组织分离获得;母种培养基可以采用PDA加富培养基,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琼脂20g、水1L)的基础上,再适量添加一些适于黄金菌丝体生长的营养物质;常用的配方有:

(1)、PDA培养基加50g阔叶树木屑、碳酸二氢钾、硫酸镁各1.5g;

(2)、PDA培养基加柳树木屑50g;

(3)、PDA培养基加柳树木屑40g、洋葱20g、碳酸二氢钾、硫酸镁各2g;或加麸皮50g、维生素b1一片、碳酸二氢钾、硫酸镁各1.5克;

配制方法:将马铃薯切成片,洋葱切成丝,与阔叶树木屑、麸皮等一同煮20分钟左右,然后过滤留下滤液,加入其它营养物质,加水至1L,灭菌接种,移入培养室内,培养使的温度要控制在25℃,一个星期时间,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即为母种。

食用菌黄伞,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2、原种、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采用的配方是一样的,常用的配方有:

(1)、棉籽壳40%、杂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8%、蔗糖、石膏各1.5%,料水比例1:1.25;

(2)、棉籽壳或杂木屑77%、玉米粉或者麸皮20%、蔗糖、石膏各1.5%,含水量60%;

配制方法:按常规方法拌料装瓶,灭菌,接种;每只母种可接4至6瓶,接种后置于培养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4℃,一个月左右军师几个长满瓶即为原种。

二、栽培时间和栽培场所;

最适宜黄山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在15至18℃,当当地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向前推算一个月即为接种时间;如在山东地区,通常是7月份制种原种,八九月份制作菌袋,十月份就可出菇;黄伞可在室内茹房栽培,也可以在室外塑料大棚栽培,

三、栽培原料和配方;

栽培原料可以用阔叶树木屑,棉籽壳以及农作物秸秆为主料;麸皮,玉米粉,石膏、过磷酸钙、石粉等为辅料;常用的配方有:

1、棉籽壳40%、柳树木屑40%、麸皮18%、石膏2%;

2、棉籽壳50%、阔木屑25%、麸皮14%、玉米粉5%、过磷酸钙、石膏、石灰各2%,料水比例1:1.3;

3、原种的配方也可以作为培养料的配方。

四、黄伞袋栽方法;

1、菌袋制作;按上述方法配制培养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500g,装量后扎紧袋口,采用常压灭菌,料温升至100℃时保持12小时,待料温降至30℃时就可接种。

2、发菌期管理;菌袋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层架上,培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2℃左右,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每星期翻袋一次,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但要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4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

3、堆垛;当菌袋接种的地方菌丝呈黄褐色或产生黄色水珠时,就要及时打开袋口堆垛,最多时。带与带之间不要留有空隙,一般情况下可叠5至6层,与垛之间留50cm的通道。

食用菌黄伞,人工栽培,要注意什么?

4、出菇期管理;

(1)、棚内湿度要保持在85%左右,通过地面灌水室内喷水增加棚内湿度,关窗保湿闷菌48小时,可有效促进菌丝体生长,有利于原基的形成;

(2)、适当控制温差,刺激原基形成,温差越大,原基形成越快;四五天左右,菌袋料面上就会形成一层黄色米粒状原基;

(3)、原地形成后,室温要保持在20℃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85%左右,当原机长到2cm凸起时,注意喷水保湿,只转突击慢慢变粗变长,并分化出圆球状菌盖,原机形成后7至10天,即可采收。

五、病虫害防治;

黄伞人工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栽培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因此,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六、采收加工;

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太迟,影响商品质量;当菌盖不再生长,但尚未展平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后的鲜菇要清理基部的杂质,分级包装即可先销或者加工盐渍菇。

以上介绍的是黄伞袋栽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用菌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