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走进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荔波县甲良食用菌基地探访东西部帮扶协作的成效。
“这是叫什么名称呢?”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马俊健指着一个玻璃瓶里面的“枯叶”问。
“这叫‘茶叶卷’,是一种很小的黑木耳,市场价格很高的,超市一般每斤卖200元以上。”闻听张国栋介绍完,记者们不禁赞叹,“这个真的是致富的宝贝啊!”
在现场,已经试生产出来的部分黑木耳,细小入指甲,卷如茶叶。张国栋说,这些木耳肉厚实,经过水浸泡后,可以伸展超过一倍的大小,食用时入喉温和,品质细腻。
据张国栋介绍,该公司培育出来的黑木耳分为无筋、半筋、全筋三类,通过菌棒培育出来的黑木耳,肉厚,坚韧而有弹性,光泽度高。整个培育过程不用药,通过精细化管理产出的全是无公害、纯天然的黑木耳,采收的黑木耳全部晾干后出售,一般的干木耳的市场价可以达到每斤35元。“除了黑木耳,我们还栽培猴头菇、大球盖菇和巴西菇。”
据悉,荔波县甲良镇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由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地点在甲良镇甲良村洞庭组,项目覆盖丙外、甲新、甲高、拉街村四个贫困村。龙头企业和村集体合作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贫困户和村集体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实施和运营。其中,有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支援荔波县的500万元扶贫资金。
该基地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总投资2.2亿元,第一期试验阶段投资6000万元,第二期投资16000万元。整个基地目前实际试验阶段已投入6800万左右,第二期到2021年5月底前建成。明年4月份,该基地可以生产销售黑木耳150万斤,预计产值可以达到6500万左右。基地全部建成以后,一年可以生产销售1500万斤左右,产值可以达6.75亿元。
对于市场销售的问题,张国栋微笑着说:“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才来这里建设这个基地。我们已经建立起未来的销售渠道。”他表示,未来该基地的黑木耳产量,有超过60%的将通过连锁餐饮行业进入广东市场。
据称,该项目采取“公司 合作社 受益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建成后由公司运行和经营,帮扶资金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覆盖的受益农户和村集体所有,受益农户和覆盖村集体以帮扶资金入股公司。分红方式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其中一期分红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分红期限为2019--2021年。
今年12月份,分红比例500万元的7%;2020年,分红比例为500万元的7.2%;2021年分红比例为500万元的7.4%。其中,分红获得总金额里面,村集体占1%,贫困户占6%。
该项目涉及1个行政村,3个村民小组,共147户、515人。分红覆盖4个村,分别是甲高村、拉街村、丙外村、甲新村,涉及250户贫困户,其中贫困户中长期用工有40名。项目计划在甲良镇在甲新村、丙外村、甲良村洞庭一、二、三组开展庭院经济示范养菌。
据了解,每年分红必须在当年12月20日前兑现,帮扶财政资金形成资产归4个贫困村村集体和受益贫困户所有,企业用工优先选用本地贫困户并有义务对项目区周边群众免费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一期分红期满后,由公司、甲良镇政府、参与分红的贫困户共同另行协商,重新建立利益联结。
张国栋说,该基地的菌棒生产基地目前可以容纳附近村寨的120人就业,到12月份进入大批量生产以后,种植基地采摘期可以带动350人左右就业,带动种植农户300户。全部项目建成后,到2021年6月起,能带动至少3000人左右的就业。(高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