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网 - 食用菌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海外动态 | 会展动态 | 市场行情 | 法律法规 | 蕈菌资源 | 菌种生产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贮藏加工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基地风采 > 天柱县织云村: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插上腾飞翅膀
Q.biz | 商业搜索

天柱县织云村: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插上腾飞翅膀

信息来源:shiyongjun.biz   时间: 2019-08-24  浏览次数:20

黔东南新闻网讯  金秋八月,收获的季节。记者一行来到了天柱县邦洞街道织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田坝中间一片用遮阳网覆盖的大棚群,这就是织云食用菌产业基地。

在满是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大棚里,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整整齐齐排列的菌棒,格外吸人眼球。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香菇,运往基地旁边的冷库分级、称重、入库。大家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香菇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织云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前些年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2018年,邦洞街道通过“党委联建、产业连片”的发展思路,由该街道织云、高野、赖洞等10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50万元,以及致富带头人贾光月投资550万元集中联合组建了织云食用菌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作,依托金绿菌业龙头公司技术优势,并与公司签订回收合同,消除市场风险。据了解,该基地现种植香菇152亩173万个菌棒,年产鲜菇1200-1700吨,年产值在850-1200万元,跨村利益联结贫困户625户。

在产业发展之初,织云村的村民陆志贵率先把自家的1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从去年4月基地刚开始建设起,陆志贵就一直在基地务工,现在一家4口都来基地里上班,一个月的收入就有一万多元。

在热火朝天的菌棚里,陆志贵干劲十足。“以前种水稻、油菜,忙活一年只能填饱肚皮还要为油盐发愁。现在合作社改种食用菌,一年的土地流转费有800元,利益联结分红500元,务工收入10多万元。”提起目前的收入,陆志贵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食用菌让我们有了固定收入,不用再靠政府救济,有了它,今年我们也能过个好年呢!”过去一年的务工收入,让陆志贵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食用菌种植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过去,附近的村民都只干些零活赚钱。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新工作,他们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织云村主任杨世华告诉我们。

基地建了,鲜菇产了,冷库建了,商家也主动找上门来寻找货源。湖南怀化市的蘑菇批发商朱玉军成为了该基地的合作商,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基地旁的冷库前坐地收购鲜菇。“基地每天产鲜菇3000至4000斤,然后再批发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种出来的蘑菇根本不愁销。”谈起基地菌菇的收购,朱玉军充满了自信。

据了解,织云食用菌产业覆盖11个村,利益联结贫困户550户,第一年就实现利益分红33万元,实现了企业得效益、村集体有积累、贫困户得分红。食用菌的生产、管理和采摘、分拣等环节还为当地的贫困劳动力提供50多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务工收益,完成务工收益100多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变身“三金”农民,也拓宽了脱贫致富渠道。

小蘑菇种出了大产业,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天柱县的食用菌产业必将带动更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也为全县脱贫攻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用菌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