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四明镇梦之园菇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孕育菌菇的培养基,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菌菇。“我们从四月份下旬开始出菇,每天出产3吨左右。这是袖珍菇,因为品质较好,营养价值高,所以售价也高,目前,批发价在四块钱一斤,零售七、八块钱一斤……”公司董事长袁军开心地告诉记者。
该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标准食用菌钢架大棚、冷藏保鲜库、生产生活用房等,正式投产后可年产鲜菇4万吨,实现产值2亿多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该公司采取“包原料、包技术、包回收”的方式,确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建设的400个标准食用菌钢架大棚,还有150个未建成,下个月就能正式投产。”袁军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车间、冷库、研发中心等地。菌菇培育重在质量,为确保菌种质量,该公司投入600多万元购入集秸秆粉碎、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于一体的加工设备,还“牵手”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江都食用菌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努力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的菌种。“我们的菌种全部是自主研发,纯天然无污染,从菌菇上提炼基因到放入大棚,这中间需要一周时间;放入大棚到可以销售,需要25天到50天不等。”
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该公司在发展初期便优先聘用当地的低收入农户,并让已经流转土地的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挣上钱。“多亏政府和公司老板,去年得知我儿子去世后,就安排我和老伴儿来厂里做工,现在每月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重新点燃了我们生活的希望。”新塘村五保户李德国夫妇话语里充满感激。(本报记者 施露 通讯员 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