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远谋 陈 颖 罗兴祥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时下,走进黔西县雨朵镇小水井村,只见通村路如玉带一般环绕着村庄,红墙白壁掩映在林木丛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小水井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上,500多个大棚错落有致地在坝子上排列开来,村民们正在大棚里采收羊肚菌。
2018年以来,雨朵镇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用活“五步工作法”,抢抓先机发展特色产业,在“支部+”模式引领下,引进黔西炜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小水井村发展特色种植。
小水井村的地理、生态和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坝区产业。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小水井村“两委”积极发动群众加入村合作社,通过恒大集团援助,连片流转土地近400亩,建成蔬菜大棚500多个。
大棚建起来后,小水井村“两委”与黔西炜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协作协议,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每年按每亩土地500元的价格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解决50余个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问题;将盈利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红给入股群众,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产业保障。
据基地技术人员介绍,羊肚菌一般都是在秋冬季栽培,生产周期为4至5个月,因此公司采取轮作的方式,上半年在大棚里种植西瓜,下半年种植羊肚菌。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按现在的采收情况估算,每个大棚可生产新鲜羊肚菌近150公斤,目前的销售价在每公斤150元左右,每个大棚的产值可达2万多元。
在大棚里,笔者看到田垄和垄沟两侧长满了羊肚菌,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几个务工群众手里拿着特制的小弯刀,娴熟地将羊肚菌从根部割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大筐。
“前几年我和丈夫都在外地打工,把老人和小孩丢在家里,谁有个三病两痛的就得往家赶,折腾下来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大棚,我就留在家里照看老人和小孩,顺便就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都能挣一两千块钱。”谈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好处,村民赵兰连声夸赞。
小水井村第一书记穆朝江告诉笔者,从建设大棚开始到现在,平均每天都有30余人在基地上干活,每人每天可领取70至80元的报酬。2018年,群众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就达80余万元,加上合作社的盈利分红,小水井村人均增收近800元,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目标。
雨朵镇小水井村羊肚菌种植只是黔西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西县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700多亩,为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子,培育出了新产业,为决胜全面小康促进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